□记者余书福 特约记者曾嵘峰
初冬时节,记者走进宁都县会同乡,只见漫山遍野的脐橙树硕果累累,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、水泥路宛如玉带环绕,连通各个脐橙园。果农们利用晴好天气忙着采摘、选果、装车,一辆辆满载脐橙的货车从果园驶向县城,发往全国各地。
“以前这条路很小,大车进不去,果园的肥料和采下来的脐橙只能靠三轮车转运,很不方便,运输成本也很高。现在道路扩宽了、硬化了,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,为广大果农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。”会同乡谢坊村果农李长生一边采摘脐橙,一边向记者介绍道。
脐橙种植业是会同乡的支柱产业,该乡种植脐橙5万余亩,几乎是家家户户种脐橙。李长生说,此前谢坊村只有一条连通果园的主干路,不仅路面狭窄,而且年久失修,给果农的脐橙和化肥等物资运输造成极大不便,他们迫切希望修通“连园”公路。
民有所需,我有所为。得知果农们的诉求后,在推进梅江灌区项目建设过程中,宁都水利部门将施工便道建设与当地果农的农产品运输需求相结合,及时优化调整道路建设施工方案,以“四好农村路”的标准,将原本狭窄且年久失修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,并延伸到果园。施工部门克服种种困难,确保今年脐橙开采前实现了顺利通车,打通了脐橙运输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群众的需求在哪里,我们的工作方向就在哪里;群众的问题在哪里,我们的工作力量就集中到哪里。灌区施工便道建设的过程中,我们统筹考虑了施工的需求和脐橙运输的需求,对原方案进行优化,尽可能地为果农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。”水利部挂职干部、宁都县委副书记、县政府副县长黄一凡说。
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宁都县各部门单位深化调查研究,深入基层一线,听民声、知民盼,以“为民便民”为出发点,真正做到“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解群众之所忧”,坚决把“为民办实事”落到实处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面貌、新变化。
会同乡“连园”道路的开通,只是宁都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的一个缩影。宁都是农业大县,油茶、茶叶、脐橙、白莲等丰富的农特产品分布在各个乡镇。将“四好农村路”延伸到深山老林、田间地头、产业基地,既是民生所盼,也是民生大计,更是政之所向。对此,宁都把“四好农村路”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、德政工程来抓,积极畅通农村公路微循环,以深通、联网、提质为重点,聚焦助力乡村振兴,持续加快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,构建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网,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、通客车,解决群众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也使农副产品销售插上翅膀,飞出了大山,飞向全国各地。
梅江镇黄贯村莲花山景区位于宁都县城西侧,这里树木参天、景色旖旎,莲花山海拔953.8米,山上有千年“青莲古刹”,山下便是百姓家园黄贯村。然而,之前这里出行不便,通往县城只有一条宽度仅为4.5米的水泥路,坡陡弯急,无法通行客运班车。
念民所忧,行民所盼。经过施工改造,如今,一条宽阔的柏油路将莲花山景区和黄贯村串联成线,公交车通到家门口,村民们期盼的“出门沥青路 抬脚上公交”成为现实。该县还在黄贯村建起了“少共国际师”青少年红培研学基地,让昔日地处深山无人访的黄贯村变得热闹起来,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。
“有路必管,管必到位”。该县严格落实三级路长职责,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力度,着重对公路沿线的路肩堆积物进行清理,对非公路标志牌进行整治,打造“畅、安、舒、美”路域环境,实现县域公路由通向畅、由畅向美的转型升级。
该县还以“运营好”为目的,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,融合邮政、供销、商务等部门资源,推进县、乡、村三级物流场站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创建“宁邮通”物流品牌,“客货邮”融合发展,进一步打通城乡双向运输通道,实现城货下乡、山货进城、电商进村、快递入户,为全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。连接反围剿纪念馆、翠微峰、莲花山等主要旅游景点开通多条“旅游专线”。县城投公交公司在洛口、黄陂、长胜等中心乡镇运行微公交,探索农村“定制客运”“圩日班”“上学班”“节假日班”等,做优农村客运,方便民众出行。
漫步宁都城乡,一条条“四好农村路”将各个产业串联成线,越来越多的村庄因路而兴,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因路而富。